時間:2014/7/1 20:09:07 來源:中國廣播網
中廣網北京6月18日消息(記者韋雪)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中國之聲記者在河南汝州的現場采訪,農民向記者訴說自己的新房變成危房的情形! ∮捎诘靥幧絽^,居住分散,受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影響,河南汝
全文如下:
中廣網北京6月18日消息(記者韋雪)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中國之聲記者在河南汝州的現場采訪,農民向記者訴說自己的新房變成危房的情形。
由于地處山區,居住分散,受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影響,河南汝州從2007年開始對地處山區的村莊實施扶貧搬遷工程。2012年,汝州市陵頭鎮余窯村、蟒川鎮王嶺村、夏店鄉黃溝村以及焦村鄉邢村經批準,成為汝州新一批的扶貧搬遷安置點,共涉及搬遷戶177戶、875人。
據了解,余窯、黃溝等四個村的異地扶貧搬遷項目共申請省級財政扶貧搬遷資金350萬元,汝州市配套資金87.5萬元,共計400多萬元。按照汝州市的要求,這些資金應全部用于農戶建房補助。
另外,除了上級下撥的扶貧補助,之外,購房的農戶需要自行繳納2萬3千元至8萬5千元不等的購房款。不少村民因此認為,有上級扶貧補助的安置房屋,造價便宜,于是便提出購房申請。
但搬進新居后的村民發現,最終建成的房屋與他們最初的設想相去甚遠。
雖然四個村鎮購房價格不同,但房屋結構簡單,建筑質量差,是四個村村民的普遍共識。陵頭鎮余窯村建成的18套安置房屋,僅一層磚混結構,屋頂上搭了幾塊薄水泥板,水泥板之間都漏著一指寬的縫隙。
記者:這就露這么大的縫?都是這樣么?
村民:都是這。
有的房屋水泥凝結效果不好,村民擔心房屋倒塌,用樹桿支起房頂。
村民:他用的這個水泥開始用的是好水泥。后來拉的水泥都是賴水泥,看著都不一樣,顏色也不一樣,這邊原來用的都是黑色的,煤灰很大。
夏店鄉黃溝村上報的安置房屋造價為每套6萬5千元,但實際上,花費了6萬5仟元建造的安置房只是三間由灰磚搭成的簡易房屋,以及一道一米多高的圍墻,而屋內沒有門窗,甚至連地面都沒有平整。
村民:六萬塊錢就蓋成這?我都不知道,去那邊看看人家花八萬塊錢蓋成啥?他六萬塊錢蓋成什么樣?
村民們說,在簽字買房前,他們曾被告知上級下撥的扶貧補助會分發給農戶,但直到房屋建成,他們也沒見過補助發放。
村民:就沒見卡,都是大隊以你的名義辦的卡,統一辦的卡。
記者:統一辦的卡?這些卡在哪呢?
村民:大隊拿著呢,書記拿著呢,別人沒人見,連你辦的卡啥樣都沒見。
由于房屋簡陋,村民們質疑,上級下撥的扶貧款并沒有被用在搬遷項目建設上。
村民:自己家蓋,就蓋成他那樣,兩萬花錢也蓋起來了,等于是公家下來的這些錢他們全部花完了。
省市兩級財政下撥的400多萬元的扶貧款到底用沒有用到安置房的建設?目前不得而知。但記者調查發現一個蹊蹺的現象,按照規定,進行易地搬遷的安置地點需要經過國土資源部門的勘察論證,選址避開山體滑坡、泥石流,確保搬遷安置戶不受自然災害的沖擊。但實際上,這四個村所選定的易地安置地點,沒有經過國土部門的勘察論證。但是村民卻提供給記者一份蓋有汝州市國土資源局印章的扶貧搬遷項目證明。
汝州市委宣傳部向記者提供的一份情況說明中提到,黃溝、余窯等四個村鎮在申報扶貧搬遷項目資料過程中,均弄虛作假。四個村鎮所提供的汝州市國土資源局開具的用地和勘探證明上,加蓋的“汝州市國土資源局”的印章被認定是造假的印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明確規定,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的,最高可處以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有村民反映,對于四個村偽造假公章的事情,汝州市公安局至今也沒有立案,記者致電汝州市公安局負責刑偵的張隊長詢問案件進展,但他并沒有給出明確回復:
記者:聽說現在也沒有立案,是能夠確定沒有立案是么?
張隊長:你說的也不一定對。
記者:您說的不一定對是什么,到底立案了沒有,您不能夠透露是么?
張隊長:我現在不能確定你的身份
記者:您要怎么樣才確定我的身份?
張隊長:我現在還有事……
對于黃溝、余窯、王嶺和邢村在易地安置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汝州市紀檢委5月份已經展開深入調查,并曾建議對王嶺村等4個扶貧安置村違法占地行為進行查處。但記者發現,這四個搬遷安置點的項目建設目前仍在進行,就在前幾天,黃溝村還剛剛對安置點的路面進行了硬化。
盡管汝州市紀檢委曾對這次偽造公章騙取扶貧款的事件中負有直接責任的9名責任人進行了黨內警告或嚴重警告處分,但至今,整個事件仍有不少謎團沒有解開:四個村鎮偽造國土部門印章,究竟有沒有立案?虛假公章又是如何而來?幕后操縱者究竟是誰?省市兩級財政下撥的400多萬元的扶貧款,又去向了何方?中國之聲將繼續關注。